傳染病醫院建筑設計淺析
2021-12-15 作者:admin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大規模爆發,與17年前的非典相比較,新型肺炎傳播力更強,治療周期更長,給經濟發展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傳染病的防治也在全世界醫學界提高到一個空前的高度。而近幾年的食品安全問題頻頻被曝光,一些有毒物質正在不知不覺地侵蝕人類的健康,同樣也對傳染病的流行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這樣令人不安的生存條件下,建設好每個城市的傳染病醫院成為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傳染病醫院設計可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一、交通流線
傳染病醫院的流線設計是避免交叉感染的一種重要設計方法。住院樓流線有兩種:一是大流線,即污染區、半污染區和潔凈區的劃分,病人流線和醫療護理流線的分離;二是小流線,即醫病流線。病房、病人的就醫流線、觀察、住院等,還有貨物運輸流線,醫療污物流線等。
以海南西部醫院病房樓流線分析為例:
潔污分區:在傳染病住院醫院大樓的北側使用疏散樓梯,為醫生設置主要的工作休息清潔區。該地區配備更衣、浴室等。只有醫生能進入這個不對外開放的區域,入口處需要出入控制系統。東西兩側的垂直交通設置(樓梯加醫梯)病人的流線加病房的污染區;中間為醫護跟病人接觸的半污染區,醫生進入病房需緩沖。
醫病流線:病人從外圍走道進入病房,醫務人員應通過特殊入口進入潔凈區。從潔凈區到半污染區的醫務人員需要強迫他們通過更換和沐浴緩沖區。在緩沖區內,醫護人員首先更換衣服,然后進入第二次更換,換成三件防護服,然后通過緩沖區進入污染區的醫療走廊。醫護人員通過定制的觀察窗觀察病人狀態,如果需要進入病房,則需要通過醫務走道與病人房間之間設置的緩沖過渡前室,前室中按規范要求設置感應洗手設備以及掛衣物裝置,掛罩加套防護服,預防醫護人員被病毒感染。就診、檢查完畢后醫護人員還是首先要回到緩沖區丟棄被污染的外層防護服,再進行沐浴、更衣,這樣確保清潔區不被傳染病毒感染,保證清潔區安全。
海南西部醫院感染樓平面圖
傳染病住院樓的建筑功能組成
不同傳染病的病人應安排在不同的病房,形成不同的護理單元,不能混用。在確實需要合并時,應合理做好分隔措施。護理單元除了病區還應具有相關的診療設施以及配屬的醫療、生活、管理、交通等基本的單位空間。護理單元要相對獨立,護理單元內部病人應集中分組進行護理。
功能分區
醫院四周為傳染病隔離區,有30米-50米,集中于傳染病病人隔離區。為了降低感染風險,住院樓醫院建筑平面被迫分為潔凈區、半污染區和污染區三個區域,每個區域都獨立分隔。采取不同的隔離措施和不同的布局為不同的功能室和不同的感染源。
清潔區:不直接接觸患者和不受病原體污染的區域被定義為潔凈區。主要功能室包括值班室、更衣室、浴室等。本區域除了醫護人員,還有潔凈物品、藥品等,應確保安全無污染。通過強制通道、緩沖區以及空調系統的正負壓等方式與污染區進行隔離,保證清潔區的潔凈無污染。
半污染區:可能被病原體污染的區域被定義為半污染地區。主要功能性房間包括護士站、藥房、餐飲、醫療走道等。這個區域相當于清潔區的屏障。為了有效地控制感染源,在許多需要與污染區連接的空間中建立了緩沖區。
半污染區醫療走道
污染區:當患者直接暴露于病原體時,被污染的區域被定義為污染區域。主要功能室包括病房、病人走道、處置室、污物室、觀察室等。病房內設有緩沖室和洗手間。墻壁容易清洗,需要提供地漏。考慮增加病房內的采光,門窗需要相對增大。窗下設置外夾層窗或夾層柜,用來臨時放置待檢標本和污染物品。病房和醫務走道之間側墻上設置傳遞窗,用來傳送藥品、膳食等。作為獨立病區,需要設置重癥監護室(ICU)和一處手術室。
污染區傳遞窗
近年來,新型傳染病在全球各地不斷出現,呈現出新的傳播特點。完善和更新傳染病醫院的設計模式,以適應新型傳染病防治的要求,成為我國近年醫院建設的重點之一。
傳染病醫院的設計特點可以總結如下:1、傳染病醫院的區域劃分必須明確,這是首要原則,因為只有按潔污程度明確分區才能把傳染源限制在一定范圍內,避免其向外擴散。2、傳染病醫院的潔污流線必須分流,這是防止傳染擴散的重要保障。3、對空氣傳染類型的傳染病護理單元,應在潔污區域間設置密封性良好的隔斷措施,并建立起空氣壓力梯度,促使氣流從清潔區向污染區有組織流動,防止病菌通過空氣傳播。4、傳染病醫院應預留發展用地,預埋水電官網、以備突發疫情的不時之需。